《七步诗》曹植 || 柳莺解读
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
《三国演义》经典片段:曹植七步诗
《七步诗》
作者:曹植 朗读者: 柳莺
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
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
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锅里煮着豆子,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汁来作羹。豆秸在锅底下燃烧,而豆子在锅里面哭泣。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,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!
这首诗,很多同学应该都听过吧?而这首诗的作者也非同一般,他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,曹植。曹植,字子建,是沛国谯人,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人。他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,建安文学代表人物。大家可能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,知道他是个有名的将领,但其实曹操父子也是文采斐然的大家呢。曹植和他的父亲曹操、哥哥曹丕合称为“三曹”,其中天资聪颖的曹植,文学造诣更是了得,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就有过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的评价。古代的一石是十斗,可见这个评价有多高。
关于这首诗,还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呢。三国时期,魏国的曹操去世后,长子曹丕即位,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。曹植很有才华,精通治国理家,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。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,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,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,处处苦苦相逼。这时,一些大臣借机阿谀奉承,谣言惑众:朝中一日有曹植,一日不得安宁,不如斩草除根,以免日后夜长梦多。
妒火中烧的曹丕同意了。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,曹丕诬陷曹植为主谋,想要加害于他。曹植很无奈。而面对弟弟真情的话语,曹丕只得妥协,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,来试探他们兄弟的情谊。话音刚落,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,突然,他闻到了煮豆的香味,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。曹丕听后无话可说,曹植的命也因而保住了。
这首诗出名,诗中的故事更出名。其实诗作在流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版本,但大意是一致的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故事的细节我们已经无从考证,但曹植兄弟的纠葛却是历史事实。《七步诗》三个字虽简单,但也把当时的紧急情况概括了出来。虽然是匆忙所作,可这首诗情真意切,语言也十分浅显。
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”持,意思是用来。漉,就是过滤,菽指的是豆。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汁作羹。这一句诗时,我们好像能想象到曹植闻到煮豆味儿,灵感迸发的时刻,而真正的心声就在后面的诗句中。
“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萁,是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,釜就是古人所说的锅。煎是煎熬,这里指迫害。重头戏都在后面的这两句中了。现在,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子,父母在说不偏袒哪个孩子的时候会说“手心手背都是肉”,其实曹植说的是同样的道理。就好像一株豆,你是豆荚,我是豆秆儿,同是一粒种子长出来的。而这里的一个“燃”,一个“泣”,就把这“萁”和“豆”的尖锐矛盾凸现出来了:一个在施加刑罚,一个被滚水煎熬。这不就是这对亲兄弟现在的状况吗?最后这句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,就画龙点睛地提示出了诗歌的主题。“同根”一语双关,表面上指“萁”和“豆”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,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,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。听了这番动情的叙述,曹丕又怎能不幡然大悟呢?
其实,我们今天看到的曹植虽然有很多光环,但当时的他远没有这么风光。相反,在当时,他在政治上是极为不顺的。但这样的经历,却客观上促进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。其实人生也是如此,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。而能不能抓住机会,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了。
您看此文用